据中国之声《央广》,曾经年轻壮实的代“打工族”,如今不少已经年逾50岁,被称为“高龄农民工”。但这群曾为城市建设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农民工群体,临近退休,却普遍遭遇着老无所养的尴尬境遇。他们有的虽然在工作岗位上,却徘徊在社会保障大门之外;有的虽已告老还乡,却因为无法连续缴纳社保15年而无法享受养老金。“高龄农民工”养老困境,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。
对于正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而言,“高龄农民工”的养老问题,无疑是亟待填补上的短板。甚至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维度出发,“打工爷爷” 们正在遭受的养老尴尬,实际上也是权益沦陷的体现。而对于这些深陷老无所依、老无所养的高龄农民工而言,期待更多获得感的前提,是基本权益能得到切实保障,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要有起码的存在感。
打工难参保,回乡难享养老金。陷于此般困境的高龄农民工,在全国至少有4600万。这个庞大的群体,身体上早已力不从心,但残酷的现实却是不得不继续从事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。他们没有养老金。更让人难过的是,随着劳动法规的严肃,为了得到工作机会,有些60岁以上的农民工还不得不靠染发、办来掩盖真实年龄。
游走于城市和农村之间,农民工群体掉入了权益保障的裂缝中间。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……尽管他们在用汗水浇筑城市化的辉煌,但他们的权利却往往被遗忘。这些问题,也许可以统统纳入“历史遗留问题”,不过既然凸显于当下的现实,就必须从现实层面去寻求解决路径。 楚雄中公教育
时政热点:高龄农民工养老需更多制度反哺
楚雄考研/公务员相关信息
2020-03-16
2020-03-14
2020-03-11
2020-03-09
2020-03-08
2020-03-06
2020-03-03
2020-02-04
2018-12-20
2018-12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