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网购,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不陌生。“双十一”“双十二”两大购物节虽已过去,但各大电商的“火拼”场景、一组组令人振奋的销售数字还历历在目。
在我国网络零售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,网络售假行为却始终如影相随。据国家工商总局抽查,2014年,网购正品率只有58.7%,全国工商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7.78万件,同比增长356.6%。
近日,又一条网络售假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消息称,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尹小姐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已经停产的二手耳机,收到货品之后她确定该商品为假货。维权过程无比艰难,历时8天,奔波了5个部门,拨打了无数通电话后,她才得以将假货退回。
此事有两个细节值得我们深思:
首先,举报网络售假遭遇多个相关行政部门“踢皮球”。在今年“双十一”之前,办公厅就印发《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》,将网上销售假劣商品、网络侵权盗版列为重点打击对象,可见中央层面对网络售假现象的重视。所以,网络售假不应该存在“九龙治水”的问题。接到消费者举报,由哪个部门负责受理,介入调查,核实投诉内容,应该有着明确的责任划定。 楚雄中公教育
网购遇假货,维权为何这么难?
楚雄考研/公务员相关信息
2020-03-16
2020-03-14
2020-03-11
2020-03-09
2020-03-08
2020-03-06
2020-03-03
2020-02-04
2018-12-20
2018-12-20